國際大蒜貿易網(
www.engineeredwovens.com)訊 近日,我國各產區鮮蒜進入大面積采挖時間,新產大蒜陸續上市。作為我國單項出口的最大農產品,國外頻繁升級技術和貿易救濟措施,對大蒜出口造成較大影響,甚至導致大蒜價格的大幅震蕩,大蒜出口貿易正面臨多重壁壘。
國外技術貿易措施阻礙出口
據悉,2014年我國大蒜出口量達180萬噸,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作為主要出口市場,占出口量的近60%。而目前,澳大利亞、印度等23個國家或地區均對我國大蒜提出特殊檢疫要求,另有近48個國家或地區官方或進口商提出熏蒸要求,增加了企業檢測成本和產品退運風險,國外技術貿易措施成為阻礙出口的因素之一。
2014年12月,山東蘭陵縣蒜農中標韓國政府向中國招標的2200噸大蒜被韓國農管所以質量檢測不合格為由要求將貨物返送回中國,理由是“重缺點”蒜超標,而貨物返送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000多萬元,該事件給我國農產品輸韓貿易帶來了沉重打擊。
關稅、傾銷稅成最大門檻
近年來,國外頻繁升級技術措施越發嚴厲,貿易救濟措施成本也在不斷增加,設置較高關稅、征收反傾銷稅、提出配額限制均對我大蒜出口造成較大影響,甚至導致大蒜價格的大幅震蕩。
據了解,由于我國大蒜質優價低,在國際市場廣受青睞,出口始終保持增長態勢,但我國出口大蒜以保險原料為主,缺少產品深加工,且出口地集中在東南亞等國,新興市場開拓乏力。而近年來,國內大蒜行情的頻繁波動以及部分目標市場信用度不高,影響了企業開拓國外市場的信心。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關鍵
對此,質監部門指出,狠抓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提升出口農產品質量是“穩增長”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同時要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格局,減小對單一出口市場造成的沖擊,降低進口國反傾銷調查風險;引導生產企業完善管理體系,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通過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培育自我品牌創造更大贏利空間。
針對不合理的貿易救濟措施,要積極對外交涉,反映企業訴求,及時解決;主動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加強與主要貿易國或地區在技術措施、管理體系等方面的磋商和對接,為大蒜出口鋪平道路。
(來源:大眾網) 【原題目:大蒜出口貿易面臨多重壁壘 嚴把質量關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