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蒜貿易網(
www.engineeredwovens.com)訊 蔥姜蒜等小宗農產品這幾年成了“網紅”,獲得了很吸眼球的網名,比如“朝錢蔥”“姜你軍”“蒜你狠”等。每到季節更替或者價格起伏,當然主要是上漲當口,這些帶有戲謔口吻的網名便會充斥各類傳播媒介。
對這樣的躥紅,多數消費者還比較理性,即便是埋怨大蒜又漲價了的超市大媽,也只是說說“不就幾頭蒜嘛,能狠到哪里去,漲了少吃點”就罷了。但以蔥姜蒜為主要營生的人則認為,這是對蔥姜蒜的曲解。濰坊一位姜農抱怨:老說“姜你軍”,如今跌價就都不吭聲了。
況且,蔥姜蒜并不總是遇到好年頭,還有漲跌周期。今年的大蒜收購價對金鄉蒜農就是從未有過的。2010年冬大蒜暴漲,但那時候蒜農手中已經沒有貨了,此后幾年大蒜維持在保本略賺狀態,今年蒜農才是真正賺了錢。對他們來說,農產品價格是直接決定收入高低的核心因素。
這么說,并不表明蔥姜蒜之類農產品漲價就合理,而是要闡明一個趨勢: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與條件看,農產品價格已經進入上升通道。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遇到漲價就大呼小叫,甚至驚慌失措,而是要分清主次,分清表象與實質,對合理上漲不必過分緊張,對價格壟斷聯盟、惡意操控擾亂價格的行為就要堅決依法懲處。同時,要堅持不懈地清理市場門檻、流通關卡等直接增加農產品成本的各種費用,現在伸手的環節、收費的手續還是太多。
關于源頭種植,目前各種農民專業協會在標準化等方面越來越精細,需要政府做的就是及時準確發布信息,同時加快探索農產品價格保險機制,讓農民放心種地。當然,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只要堅持做下去,真正做下去,就能見成效,而不必年年遇漲跌,年年無對策。媒體也用不著總拿蔥姜蒜說事了。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題目:經濟日報:莫讓蔥姜蒜成“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