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節氣。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俗話說“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而對于大蒜種植區的人們而言,國慶節前就已經忙碌起來了,整個種蒜季要持續半月左右。
一、今年大蒜種植成本
當前我國大蒜種植具有小而散的特征,基本以農戶自發種植為主,每家的種植面積不盡相同,有種三四畝的,也有種十幾畝的,種植面積的多少與當年大蒜價格以及自家勞動力情況有很大關系。
10月9日,下圖中的兩位大哥正在播種大蒜,他們是從金鄉來菏澤成武包地種植的,今年的包地費用在1000元/畝左右,蒜種的費用在2.5元/斤左右,他們今年包了兩百多畝地,都是雇人種植的,現在種蒜的工錢每畝350元左右,低的也有320元,年輕婦女手快的一天差不多能種植一畝,收入接近300元,一個種蒜季節下來能收入幾千塊錢。另外,大蒜種植的成本費用還包括耕地、地膜、化肥和灌溉,這些加起來大約700-800元/畝,挖蒜的人工費也跟著一路飛漲,近幾年挖蒜的人工費用也是一路飛漲,今年每畝價格在1500-1800元。合起來大蒜種植成本要在4000-4500元/畝。
二、產區種植進度和面積
初步了解,大部分產區大蒜種植進度達到80%左右,其中蒼山、萊蕪產區在國慶期間基本完成播種。
金鄉產區約有70%-80%的地塊種植完成,今年也是用機器播種的較多。由于今年預留的蒜種瓣少個頭較大,同樣的斤重種植的面積減少,導致很多農戶預留的蒜種在種蒜后期不夠用,蒜種價格飆升較猛,有部分老百姓被迫選擇棄種。據當地人員反映,金鄉本地種植面積有減少的趨勢。
邳州產區大面積完成播種,其中旱田約種了90%左右,只余少部分稻田未完成播種。今年包地的多是本地人員,種蒜初期,人們包地種植的積極性較高,一畝地承包的費用在500元左右,后期隨著包地成本漲到800-1000/畝,人們選擇繼續包地種蒜的積極性降低。產區人員反映今年機器播種的使用率提升,且效率相對較高,一小時可播兩畝地,價格也較人工低廉,機器播種約200元/畝左右,而人工費用需280-350元/天。據當地人員反映,今年邳州產區內圍種植情況和去年差不多,外圍擴種的可能性較大。
杞縣產區大蒜大面積播種完成,今年機器種植的情況較為普遍。前期蒜種價格在1.30-1.50元/斤,后期價格漲至2.50元/斤左右。也有包地在種的,承包的多是100-300畝的地塊,但是大戶承包的不多。杞縣本地老百姓種植的意愿整體不高,部分當地人員反映中心區域少種10%左右,但外圍副產區有擴種情況,也有人認為整體種植面積和去年差不多。
中牟產區早熟地塊播種完成較早,今年人工費用最低的在300元/畝,最高在350元/畝。蒜種以當地老百姓自留為主,一畝地大概需要400斤蒜種,成本約在1.40元/斤左右。今年包地種蒜的本地人員不少,多是承包的早熟地塊。當前中牟產區大部分地塊完成播種,據當地人員反映,種植情況和去年差別不大,其早熟種植面積略有增加。
蒼山產區人工費用漲幅較大,初期人工在230-240元/天,種植后期漲到三百多元一天。今年包地種植的不少,都是本地人員,其實也沒承包太多畝地的,一般都是50-70畝地來種。而且今年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不低,據當地人員反映,今年種植面積有擴增趨勢,有的人認為增幅在10%左右。
萊蕪產區種大蒜的多是老百姓,大戶承包地塊種蒜的不多,這邊大戶多是承包地塊種姜。因今年老百姓的蒜多在庫外前期出售,基本處于保本或者浮虧的狀態,今年農戶種植的積極性不算高,據當地人員反映,今年大蒜種植面積減少的可能性較大,有的人認為減種幅度會在5%-10%之間。
三、市場關注熱點
1.農戶蒜種不夠用。今年蒜種交易較少,后期價格更是蹭蹭上漲,當前蒜種價格已經漲到兩塊七八,掰好的蒜瓣價格更是在三塊以上。去年老百姓種大蒜不賺錢,今年很多農戶沒敢多留種,由于今大蒜的個頭大,蒜瓣單重高,往年350斤蒜種能種一畝多,今年同樣重量的蒜種還種不到一畝,這就導致很多農戶預留的蒜種十有八九最后都不夠用,這就有可能造成部分沒有買到蒜種的農戶被迫減種。
2、機器播種使用率提升。今年機器播種的使用率提升,金鄉、邳州、杞縣、中牟產區都多于往年,植株間距小、密度高,會導致蒜種用量大,會比人工種植多出四五十斤蒜種,來年大蒜的單產有望增加。
3、面積增、減觀點不一。 關于當季大蒜的種植面積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今年老百姓虧錢,再加上后期蒜種不夠用,種植面積肯定會減少,至于減少的幅度,有人說是10%,有人說是15%……也有人說今年大蒜種植成本低,中前期蒜種下的快,而且外圍產區面積增加了,今年的大蒜種植面積不僅不會少,可能還會增加……
備注: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風險自擔,歡迎諸位蒜友在下方留言區積極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