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庫存大蒜在生長期間發生病蟲害,收獲期間又遭遇連陰雨,使得大蒜的質量較往年下滑,出現了許多開花、散瓣、出芽的大蒜,隨著庫內蒜交易的逐漸深入,“好貨緊俏、次貨難銷”的行情表現的淋漓盡致,產區好次貨交易分化明顯,價格呈現好貨穩硬、次貨隨行或讓利的走勢。
金鄉作為全國大蒜市場的“風向標,其價格最具有代表性,據國際大蒜貿易網(www.engineeredwovens.com)價格板塊數據顯示(如下圖所示),半月以來,金鄉庫內5.5cm雜交紅蒜價格維持在1.53-1.55元/斤的區間,而本地一般混級蒜的價格卻呈持續下行走勢,從1.28元/斤左右跌至1.20元/斤以內,且階段內下跌趨勢仍可能繼續。
從第48周的交易情況看,金鄉市場交易不溫不火,個別規格貨源價格略有走低,整體走貨量一般,成交多以市場剛需為主,買家對貨源質量把控嚴格,挑揀價位合適的采購。國內市場客商成為當前拿貨主力,但受今年產地貨源供應量偏大影響,銷地市場供應量也較足,經銷商拿貨較為謹慎,多以按需采購為主,對庫存貨源的消化能力有限,再加上環保檢查的影響,使得蒜米、蒜片廠開工不足,造成產地市場交易呈現供大于求態勢。
目前2018年印尼配額已經全部下放,有配額的出口公司在11月底基本完成拿貨,國外圣誕節遠洋貨柜也基本截止,大蒜出口量呈收縮態勢,即使有需求,出口公司也多消化自存貨源,對整體行情的拉動作用逐步削弱。
受產量過大影響,今年國內大蒜價格較往年偏低,當前庫內大蒜價格同比跌幅超過30%,使我國大蒜在國際競爭中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大蒜出口勢頭較為強勁。回顧前10個月的大蒜出口情況,2018年1-10月份我國鮮或冷藏的蒜頭出口數量約為139.83萬噸,出口金額約為7.42億美元,出口總量較去年偏大,而出口金額卻遠小于去年水平,導致大蒜出口單價處于低谷震蕩態勢。
一位從事大蒜出口近十年的朋友說,2018年的大蒜出口寒意濃,國際農產品檢測標準越來越嚴,生意越來越難做,進口配額受限,有貨難尋買家;國內大蒜品質下滑,糖蒜、芽蒜多于往年,出口公司嚴控貨源質量,收縮業務規模,加工的柜子多了,落在口袋里面的錢反而少了。
期待2019帶來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