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 出 口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產國和出口國,我國大蒜無論是品質還是價格都優于國外大蒜,大蒜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使得我國大蒜在生產和加工中占據著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上有著極強的競爭力。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中國大蒜出口約占世界大蒜貿易量的90%,近幾年來,中國大蒜種植業和出口貿易發展迅速,中國大蒜出口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圖1(2009-2017年出口總量比較)所示,2009-2017年中國大蒜連續九年出口量都在140萬噸以上,其中2014、2015、2017年的出口量都在170萬噸以上。
(圖1)
雖然這些數據非常震撼人心,但中國大蒜出口依然存在短板,目前中國出口大蒜加工程度低,以初級產品為主。很多出口企業為了爭搶市場份額,用較低的價格出售,出現了出口多創匯少的局面。很難與那些在生產上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國家的大蒜貿易商競爭。
同時,中國大蒜出口遭遇了嚴重的綠色貿易壁壘。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中,農產品檢測標準越來越嚴。植物檢疫已成為我國大蒜出口潛在的最大風險。已有多個國家對中國大蒜提出了明確的檢測項目和檢測限量,歐盟對我國大蒜檢測項目多達124種,日本檢測項目多達212種。韓國嚴格限制我國對韓大蒜出口數量,歐盟、泰國等國對我國實行進口配額限制,印尼也對大蒜進口實施許可證制度。這些貿易壁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國大蒜的國際市場空間。
由于今年大蒜庫存量較大,目前產區市場交易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國內市場需求略顯不濟,大蒜去庫存任重道遠,中國大蒜要通過出口來緩解國內供應壓力,依舊面臨著重重挑戰。2018年大蒜第一季度出口總量為34.02萬噸,2017年第一季度大蒜出口總量為31.45萬噸,同比增長8.20%,但在第二、第三、第四季度的出口中,國際市場對產新蒜的需求并不強勁,且今年大部分產新大蒜的質量一般,高品質的大蒜量較少,再加上,一些其他國家的大蒜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中國大蒜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如在巴西市場上,從11月起,隨著阿根廷大蒜新產季的開啟,客商紛紛都轉向了阿根廷進行進口。如圖3(10-12月份中國大蒜出口總量)所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大蒜出口總量約為43.87萬噸;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大蒜出口總量約為36.62萬噸;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大蒜出口總量約為44.56萬噸。那么,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大蒜出口又將如何?
當 下 呢?
目前產區大蒜價格大穩小動,各產區貨源供應比較充裕,買家在交易中占據主動,采購不乏挑揀、壓價情況出現,賣家對好貨要價堅持,次貨基本隨行出售,由于符合買家價格、質量要求的新蒜較少,部分客商轉向采購老蒜,質量較好的老蒜加工后可發市場,質量次的可以作為脫水原料。金鄉庫內蒜行情比較平穩,有零星新貨源出現,普通混級類貨源偏多,買家拿貨略顯挑揀,主要需求蒜米料、脫水原料和好質量的混級,成交量延續常態,好質量和低價位貨源好銷價格平穩,一般質量貨源價格稍有走低。邳州產區交易平穩,庫內貨源走銷一般,儲存商賣貨積極,但對價格較為堅持,買家以常規性購貨為主,主要發往國內市場銷售,5.0cm以下凈蒜較受出口商青睞,每天有穩定的交易量。具體價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