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于蒜都金鄉(xiāng)
20184月3日(周二)
從季節(jié)里來說,現在應是和風蕩蕩,楊柳依依具有詩情畫意的艷陽天氣,說起今年三月份的天氣,真有點不走尋常路的感覺,本應溫和洋洋的春天被這夏天和秋天的“神經”溫度似乎撞彎了腰,溫度飆升也快,驟降的也猛,時髦的年輕人衣著上也沒少折騰,昨天還是清涼夏裝,今日說不定就得套上瑟瑟秋衣。在這個“不正經”的季節(jié)里,目前生長中的大蒜是否也被這“流氓”跳水溫度耍了一把呢?
氣候對大蒜產量影響的潛在因素。
一是“倒春寒”:
三月上旬前后正是冬季風向夏季風過渡期,三月初在大蒜的春化階段氣溫異常升高,中旬的幾天溫度接著跳水,本月上中旬的忽高忽低的氣溫,就大蒜目前雖然直觀地看不出來個所以然,就從上中旬氣溫來說,最高與最低氣溫落差已經符合“倒春寒”的指標,一旦受咋暖又寒的氣候影響,較易破壞大蒜正常春化,分化發(fā)育或多或少會受影響,大蒜鱗芽分化期間適宜溫度平均氣溫10-11度,此階段如果連續(xù)七天日均溫超過13度,再如果相對一段時間內日均溫差大于或等于8-10度,持續(xù)3-7天,分化會受抑制。這個時期是葉的生長期,根系的生長和葉片的生長量都大,根的加長生長速度最快,根系生長轉人橫向生長,同時長出少量側根,長出的葉數多,約占總葉數的50%,葉面積占總葉面積的40%,這個時期經歷秋冬的寒冷和春季的溫暖兩個季節(jié),兩種不同的氣候條件,秋冬季節(jié)氣溫低,生產量小,但春暖后氣溫升高,葉的生長快,加之日照延長,鱗莖開始膨大,至5月上、中旬地上部生長量達最高峰。這個時期如果氣溫高,會增強植株呼吸作用,使養(yǎng)分消耗多,花薹和鱗莖形成期的最適溫度是15℃~20℃;高于26℃,葉子會枯黃,鱗莖增長減緩,進入休眠狀態(tài)。但此時氣候影響一般很難從感觀上去認知,但理論上是存在著潛在的影響,基于今年三月份和接下來四月初的氣候,溫度波動頻繁,針對目前大蒜產量的形成或許有影響。
二是“干熱風”:
大蒜干熱風一般發(fā)生在春末夏初的五月份,干熱風形成的條件是在高溫、低濕、強風的環(huán)境情況下,對蒜苗的危害主要是高溫低水強風迫使空氣和土壤蒸發(fā)量增大,植株體內水分消耗加快,從而阻礙葉綠素和光合作用合成,使植株葉片很快從下往上枯黃,“干熱風”對大蒜產量形成影響至關重要。
據走訪部分產區(qū)調研,絕大多數人對今年大蒜苗青長勢,反應一致好于去年,至于產量增減與否暫不做武斷判定,畢竟還有很長一段生殖生長與營養(yǎng)生長的并進時間。雖然“干熱風”的情況現在還未出現,但是就目前氣候現象,在這里咱先對總產不做論述,至于苗青好于去年,并不一定產量向想象的那么同而增加,而就大蒜單產一定會或多或少有一定影響,以后如果氣溫反復無常的變化,部分品種部分產區(qū)還不排除氣蒜發(fā)生,因此就目前針對產量觀點保持平產年份。說到這里大部分人興許會有很大質疑,現在大蒜長勢枝繁葉茂不增產才怪呢?可是你要知道,根下根莖作物,地上部分過于旺盛過于粗壯的話不見的豐產,地上葉莖過于繁茂營養(yǎng)消耗嚴重,養(yǎng)分不能完全有效回流,這就是常說的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不協調的現象。
今天就說這么多吧,以后情況還有待考究。